苍南小微企业扶持中心助企初显成效

点击数:1792发布时间:2016-09-06 10:51:23 

 

       自苍南市监局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以来,该中心以“当好店小二,服务助成长”为主题,充分发挥平台综合服务作用,积极开渠引水,助推苍南县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一、建“企业主体、信用、融资”三足之鼎,推动小微企业资源要素融合

      1、持续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依托《浙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做好企业信用资产收集整理、修复,提供工商企业年报系统公示信息呈现经营异常的企业名单移出代理服务,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鼓励企业信用值积累。

      2、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主体升级。整合品牌指导站功能,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库,以小微企业服务发展中心为平台,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积极帮助小微企业申报县、市、省、国四级知名商标品牌,浙江省A级、AA级、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及省、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助小微企业无形资产增值。截至目前,苍南县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支,省级著名商标32支,市级知名商标36支,苍南县名牌商标29支。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家、温州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7家。辖区内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至今,经技术提升与转型升级,从原来的一普通印刷企业发展成为如今拥有23项发明、实用专利,通过多项国内、国际高端质量体系认证,年产值超过3亿元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通过银企联动,助小微企业实现无形资产增值。去年以来,苍南县市场监管局主动在银企间穿针引线当“红娘”,与建行苍南支行签下“丰华丰”、“老李”、“熊猫牌”、“迎春”、“丁源兴”5份商标权质押协议,让广大小微企业深刻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拓展融资质押渠道,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3、盘活资源为小微企业融资牵线搭台。通过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登记、商标权抵押、企业信用担保等融资活动的业务指导服务,全面盘活小微企业融资资源。今年以来,苍南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组织与银行机构谈判签约,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推出小微金融多样融资产品、放大比例给予纯信用贷款等优惠举措,享受绿色通道、快捷办理服务,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银企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难题。该局通过专门成立的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平台综合服务作用,至日前共发放信贷宣传资料2000多份,已有2800户小微企业受益,其中银行对个体工商户授信金额4亿,已使用1.7亿;对企业授信金额10亿,已使用5亿,使小微企业从中舒解发展资金之困,得到了苍南县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开凿信息渠道,为小微企业创造“信息财富”

      1、提供政策信息速递服务,宣传税费优惠政策。与当地政府、税务部门沟通协调,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17号)和《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公告》的相关要求开展税费优惠宣传,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听取小微企业呼声,收集汇总企业在税费方面的建议、要求。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协调兑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据统计,上半年全县累计各项税收优惠近4亿元,增值税、所得税各项退税及减免1.67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建立政府政策信息库为平台,提供土地、税收、出口退税、技改资金扶持、电商补贴、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政府惠企政策信息的第一时间传递服务。调查了解小微企业在政策扶持、发展空间、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围绕影响和制约小微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和瓶颈,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上半年以来,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共接受各类信息咨询2122次。

     2、开展网络广告推介。组织与广告商谈判签约,使小微企业享受团购低价优惠。通过社会网络广告平台,推介小微企业的优质商品或服务,帮助上一定规模的成型企业进行微信公众号的云推介服务。联络苍南网站、龙港电商创业园网络平台公司等,通过发布公告通知,邮件等形式,帮助推广普及“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活动,截止日前,已明确认定活动意向企业10余家。

     3、建立商会信息联络渠道,组织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活动。搜集苍南人在全国各地商会信息,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并适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帮助小微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组织举办工商管理、营销策略、品牌战略高级培训服务;组织举办创业者论坛、创业者沙龙活动,促进创业经验交流;邀请专家点评,预先警示中小企业发展陷井,启迪创业智慧。商会会员通过参加“温商论坛”“B2B电商产业生态峰会”听取《全网诚信通》、《让企业+互联网更简单》等专业讲座,让企业通过信息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财富的增长。通过多元社会交流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创业者追寻社团群体的归宿感,实现自身经营能力提升,抱团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搭建普法平台,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1、加强商标注册、品牌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宣传、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通过成立特色品牌,树立品牌形象等品牌战略规划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同时搭建与律师机构沟通的服务平台,帮助提供企业知识产权、企业自主研发产品专利权、企业债权的维权服务,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当小微企业主遇到侵权难题,可低成本获得资深律师的法律维权帮助,将因侵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上半年来,帮助小微企业维权咨询30余次。

     2、积极探索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渠道。联合会计、律师、金融等专业化服务机构组成团队,定期进驻服务站,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商事制度改革、“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等)。组织与律师机构谈判签约,享受团购低价优惠,为小微企业主在遇到法律难题时可第一时间低成本获得律师团队的法律业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构建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

     3、搭建电商交流培训平台,强化电商守法意识。协同全县电商协会,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强化对全县重点电商法律法规培训,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针对全县电商不规范经营、不合法经营现象屡有出现的状况,积极主动接洽该县电商协会,协同搭建全县电商交流培训平台。6月份成功举办了首期电商法律知识专题培训,结合上半年网络投诉类型情况及当前电商普遍关心的涉嫌职业投诉人的处置应对情况,采取以案说法为主要形式,为全县40余家重点电商企业负责人有针对性地讲解《消保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重点网络违法案例(投诉案例),分析归纳电商经营必须面对的七大法律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法律解读分析,受到参会电商的普遍欢迎。

     四、直击工商登记“难点”,拓宽市场准入通道。

     1、方便市场准入手续。为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础,方便市场准入手续,苍南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为商户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企业登记、企业年报、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等咨询窗口。同时,审批注册窗口严格执行国发〔2014〕50号、国发〔2015〕11号文件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规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放低门槛,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下放注册权限,加快“五证合一”实施步伐,方便快捷登记审批通道。通过与市监代理机构为小微企业寻求低价优惠的咨询、代理登记事项、企业信用信息修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创业投资者开启小微企业创业之门,促进小微企业主体增量。2016年1月以来,苍南新增企业3326家,个转企394家。

     2、拓宽、延伸市场准入登记通道。依托苍南县市场监管局与工行、建行苍南支行联合推出“工商企业通”项目平台,使企业不仅可以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窗口办理,还可以到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苍南支行的柜台办理登记事项。通过“工商企业通”由银行代办营业执照,走专项审批流程,相比传统排队申请渠道缩短了2-3天办证时间,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将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了政、银、企的三方共赢。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100多名企业主通过“工商企业通”办理企业登记。

     3、提供更加贴心的年报工作服务,打通企业公示信息年报业务“结点”。深入一线,上门服务,就年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媒体平台,如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来进行广泛宣传;利用了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拓展宣传渠道,扩大企业年报的知晓度。同时,走访工商登记中介机构或会计中介机构,组织谈判签约,使小微企业从中介机构获得团购低价优惠、免费业务咨询、低价代理企业年报事务,使其更加优质、及时、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年报工作,巩固企业信用资产,为企业进入商海市场交易保驾护航。

      今后,苍南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将围绕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商标培育更加精准、服务协调更加有力、政策信息更加到位,本着“服务为本,发展至上”的“店小二”精神,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服务措施落地落实,生根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