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现状及“去无”应对
点击数:1783发布时间:2014-09-12 10:27:19
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除“无标”为抓手,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是安吉县践行“三名”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实现安吉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本文在总结分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的现状和消除“无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和思考当前开展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深入可持续地推进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现状
为认真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2014年5月份起,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为索引,对在册的368家企业通过国家商标网平台开展比对查询,在此基础上对可能涉嫌“无标”的1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实地核查,除查明部分企业歇业停产和未及时办理注册商标变更和转让手续等事由外,全县共有1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未申请商标注册,“无标”占比达三分之一,“无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位运行。主要存在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换手率”较高,2013年更新率为8.6%,其中“无标”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变动中占主导地位,占总更新数的75%以上。
2、“无标”中有三分之一是从事非终端商品的生产加工,主要是为其它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生产加工。在销售渠道表现上往往体现是点对点的交易,有特定的销售对象,产品包装简易,无需设别度指向。
3、另有三分之二的“无标”企业是纯外向型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100%的出口,产品100%为贴牌加工。
二、当前“无标”存在的主要原因及涉及的相关问题
1、对“无标”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量存在“无标”现象仍然熟视无睹,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应对,关注点往往简单地放在企业生产的量值上,更多聚焦的是企业的今天,后对企业的明天和未来缺乏深度的考量。“无标”其实是一个表象,深层次地折射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准备。企业有了注册商标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注册商标的准备是万万不能的。
2、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中显然存在头重脚轻。“无标”高位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重点是解决企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省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是一个很好佐证。但是具体落实到地方,仍然存在较多的执行方面问题,往往将商标注册、品牌培育作为工商一个部门的行为,没有很好的整合地方各种资源,形成共识整体推进,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标”依然停留在部门层面。
3、企业对商标注册的重要性缺乏战略思考。“无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功利化的思想,主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现况和产品的特点,审视没有商标断定对企业也没有带来任何影响,企业的发展跟商标是否具备,是否注册没有直接的关联。商标注册后如何使用、如何着手品牌培育缺乏整体思考与规划。企业重心放在现实中关联度更大的产品质量、产量和既得的利润方面,没有将商标注册的开展作为企业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的必要准备,通过商标注册获得企业权利保障,通过商标使用的渐近式推进积累产品、企业的声誉资源,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没有将注册商标作为企业有效开展市场竞争的工具和利器,做到未雨绸缪。
4、企业对“贴牌”模式的依赖仍然难以摆脱。全县“无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然满足于来样订货、来料加工以及贴牌生产。特别是椅业、竹产业等行业中,“贴牌”模式仍占据很大份额。由于对以往经营模式的依赖和惯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无视注牌用牌创牌,经营过程中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过分注重于积累资本和扩大销售,而忽略了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思考、经营和投入。
三、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除“无标”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商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源。省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之一的“名品”就是要求企业创新发展能够在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诸方面得到集中体现,并以商标为载体较高声誉地显现企业整体实力。“名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追求,企业缺乏品牌战略的实施储备必将会受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惩罚。实施“名品”工程起点在于商标,商标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构筑企业形象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企业产品市场认知的核心纽带。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商标的企业难以联想为会有长足进取的企业,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上迷失方向,转型升级、名品战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存在的这种“无标”现象,实质上更是一种企业在战略和文化上的缺失,这种基础性不足将严重制约企业往后谋求的大作为,大发展,与现有的“规模以上”的称谓也是极其不相称的,消除“无标”刻不容缓。
2、厘清思路,清晰定位规上企业实施商标品牌的战略布局。上规模、创品牌是企业至胜的两上法宝,相互传承、密切关联。事实证明,企业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是创品牌与上规模同步并举,以品牌促规模,在规模扩张中拓展品牌影响,全面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现有的贴牌或原料加工、半成品制造虽不能直接显现商标注册的现实意义,但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当未雨绸缪、预先布局,在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尽早谋划商标注册,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商标更是一种企业寻求法律护航的重要利器。我国现行《商标法》对企业商标实施注册核准制,企业一当申请的商标获得注册就自动取得了法律赋予的专用权,受到法律保护。企业实际使用的商标如不及时开展商标注册申请,不仅难以取得法律的有效保护,甚至还会构成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风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应当强化商标保护,除国内申报商标注册外还需就国外的目标市场进行商标的国际注册谋划,为后续产品入市寻求商标权的法律保障。注册商标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的发展点点滴滴会通过商标载体折射出来,商标是企业的一面镜子,是企业接受市场检验的认知介质,商标品牌承载着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内涵,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注册商标的企业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制造业注册商标占比不高的地区难以真正实现工业强镇、工业强县之梦。
3、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标注册工作。指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是新形势下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注册商标的这种现况,要适时组织指导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除“无标”专项行动。明确责任和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明企情、破难题、送政策、促申报”等系列工作扎实指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商标注册申报工作,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工作持续推进,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册商标拥有率达到95%以上。具体操作思路:一是制定工作方案,高屋建瓴,全面部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标注册工作;二是召开一次动员,要求各涉及“无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当充分顾及宏观政策面的要求,着力围绕企业发展的未来,将商标注册工作提到企业重要的议事日程中,落实专人抓好企业自身消除“无标”工作,以实务的商标申报为先导开启企业提质飞越;三是提供一份指导,将关联企业商标注册的相关事项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企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已有品牌指导站的平台服务功能,建立联系工作制,实施“一站式”贴身服务,为企业消除“无标”提供无缝对接;四是形成联动态势,要提请有关部门将商标品牌建设事项列入争创企业荣誉的评定条件、享受财政资金扶持的基本要求,营造“品牌兴企”的政策环境和指导方向,整合多方资源有力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标注册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县域“名品”工程的纵深发展;五是落实责任倒逼,要主动介入,积极帮助涉联企业及时有效解决商标申报事前、事中、事后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充分借鉴“个转企”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标“无转有”工作效能。通过上下合力,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商标品牌建设工作。